在近期医药股大调整后,医药股还是防御性投资品种吗?中药龙头的投资大逻辑到底是什么?
优先关注具有定价权中药标的
《红周刊》:2019年医药股的走势可谓“先扬后抑”,对于2019年的医药板块,各位如何看?
阳勇(云溪基金创始人):我是学医药出身,在医药企业做了八年的销售,所以对医药有点了解。总体来说,今年医药股在上半年表现比较好,主要是受两个原因影响:一是机构扎堆,因为没什么可买的就都砸在医药上了;二是每次行情的末端都是“吃药喝酒”行情,行情之后,大盘可能就扛不住了。
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大盘会到哪里,如果说大盘跌到2000点,没有一个板块会好。另外从医药细分来说,各行各业也都是“雷”。如为推动药品降价,现在就有“两票制”“集采”等政策,这些未来可能也会波及到医疗器械行业,所以现在化学药杀完估值后,明年医疗器械会不会遇到同样问题?这都需要重点关注。另外,疫苗也可能会降价,从而波及疫苗股。
我觉得医药里面唯一的避风港就是林园总一直强调的具有核心定价权的公司。因为我们投资最终的核心是抗通胀,而真正抗通胀的核心是涨价。那么有哪些产品涨价呢?白酒和日常消费品,如食品饮料、中药都是涨价的。而西药和汽车则都是降价的,包括电子消费品,所以这些行业在明年的投资机会就不太明确。例如,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药龙头,也将面临公司仿制药降价、拖累公司业绩增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这些龙头50、60倍的估值显然偏高,近期杀估值也是正常的。
就投资机会而言,中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拥有品牌优势,但是它的增长空间不会像化药一样——只要研发出新药就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中药短时间内很难大爆发,部分公司可能会走出慢牛形态。
因此,我认为,医药股在1~2年后利空政策全部出尽后才有望见底。但5年后随着专利药到期面临降价的压力,投资难度也将加大,比较好的策略就是投资龙头公司。对于创新药,还是非常看好,香港有几家纯创新药公司,暂时没有降价的问题,长期值得关注。
陈理(上海实力资产CEO):我觉得医药行业最确定的机会在中药。评估中药,有四大战略制高点,第一,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培育了消费习惯。第二个是拥有一种很确定的经典名方,而且是国家级保密配方,这是千百年的发展形成的经典,从而确保了它的疗效。第三,拥有高品质的道地药材;第四,拥有保密的古法炮制的工艺。我最近在《红周刊》也发表了分析中药股的投资文章,我认为中药股有五重护城河,我从巴菲特的角度来理解中药企业的经营优势,以及如何保证它的基业常青。
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值得关注
《红周刊》:除了上述提到的中药股投资机会,各位还有其他补充的观点吗?
荣令睿(北京睿道投资总经理):各位对独家配方的中药有很好的预期,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我想谈一谈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它是另外一个纬度。中药饮片行业因为历史形成原因,行业种植、加工、渠道等比较分散,现在监管部门和资本力量推动下,这个2500多亿的行业开始加速集中,孕育投资机会。另外,医药工业里有个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中药配方颗粒,2017年整体规模11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行业增速很快,5年后行业规模达到300亿元甚至400亿元以上,占饮片的比例较快提升,这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市场有案例可循。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另外一种形式,免去了煎煮过程,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用药习惯。
你们讲的独家配方甚至保密配方带来的垄断,我是很认同的。中药配方颗粒,我个人认为带来的是商业模式方面的相对垄断,这个行业,越大的公司越有优势。首先,中药配方颗粒由于品类众多甚至700个以上,生产和管理都很复杂,国家制定非常高的标准,内在要求具有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才能进入。其次,中药配方颗粒主流供应室采用配药机的模式,具有较强的客户黏性,配药机不兼容多家产品,就算兼用医院也不愿意混用多家公司产品,因为出了问题难追究厂家责任等,没有特殊情况医院根本不会更改供应商。再次,中药配方颗粒做的是整个药房的供应,一个大型三甲中医院每年收入可以是几千万甚至到亿元,小型中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中药房也有几百万到千万级别的收入,我喜欢这种大单品的生意模式。另外,中药配方颗粒,对渠道的供应时效有很高的要求,短缺几味关键的颗粒,整个药房都得罢工。以上种种,都利于整个行业的大公司抢占市场,做大做强,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也属于挺好的投资方向。
(本文已刊发于2018年12月22日出版的《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