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除夕夜前一天,武汉政府对外宣布“封城”。对一个千万级别人口的超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这在人类历史上应该尚属首次。根据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公共医疗资源指数排行榜》,北京、广州、上海、西宁、成都、武汉、深圳、长沙、天津、重庆等位居全国前十。北京广州上海前三武汉第六。2018年的数据显示,武汉常住人口1100万,其中户籍人口800多万。武汉在疫情来临前出现的医疗资源矛盾,主要原因来自最初的医疗“挤兑”,当然也有其公共医疗资源缺位的原因。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公共资源安全系数还有待提高。
我国常住人口超一千万的城市有哪些?
据此得出的“2020年中国城市公共医疗资源指数排行榜50强”中,北京、广州、上海、西宁、成都、武汉、深圳、长沙、天津、重庆等位居全国前十。除西宁、长沙外,其余8个城市按照目前中国城市的划分标准,均为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的超大城市。
那么,什么是城市公共安全感?
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都市人生存的母体,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非常紧密。安全发展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安全感作为公众对城市环境安全感知的“晴雨表”,成为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状况、评价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公共安全感反映的是公众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安全感知程度,关系政府角色、公共政策、行政管理行为、 人民生活、 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安全感”偏重于主体内心的安全感受,不能等同于对安全现状评价。城市公共安全感是安全感的外延,是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状况、评价政府公共安全治 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生活状况。
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高低代表该城市居民的城市公共安全感的高低程度,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越高表明该城市居民的城市公共安全感越高。
排名前50的城市中,大体上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当然也与其行政级别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的公共医疗资源配备除了按人口之外,也会按其行政级别做一定的倾斜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的公共医疗资源并不算丰富。公共医疗服务的缺失本质上就是户籍制度的副产品,大多数城市的公共服务都是以户籍人口而非常住人口作为配套的数据基础,这也是这几年各超大城市出现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
根据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与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咨询报告》显示:
2018年医院33009个,比上年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639个,增加10615个。主要增长来自门诊部,数量增加超2万;而同时村卫生室减少1万左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034个,减少186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旗下所包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的数量均呈略微下滑趋势。
2018年国内医院投资并购项目为30个,标的医院48家,涉及金额77.6亿元。
近些年,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近20多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空前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健康理念的更新,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市场的主体应该发挥它独特的社会功能,中国需要确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医院发展方向,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中国医院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医院服务中的商业模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医保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医院与患者建立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除少量自费项目外,绝大部分费用,患者不用负担;医院与社保局建立信用关系,医院给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由保险公司支付绝大部分费用;社保局与患者在平时建立保险与被保险关系;在医院内部又建立了诊断、检查、治疗等一系列服务流程。这种商业模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和最大限度的替代支付,减轻了大部分患者的医疗负担。
未来的运营业务系统或者说商业模式,将会有两大变化,一是往社区发展,医疗走向家庭,家庭病床将成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模式,这是服务模式的转变;另一个在支付方式上,增加集团采购和支付,患者增加了谈判的力度,医院面对的压力会更大,会被迫采取一些让利行为。同时,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还会创新服务模式。
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虚拟医院发展概况
1、虚拟医院相关政策
目前我们国家以医疗机构为法律的责任主体,要求互联网医疗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这也是即将颁布的26号文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话语。卫健委的业务红线已经划好,互联网医疗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纯线上服务虚拟医院已被列为违法。
2、虚拟医院发展阶段
在市场地位上,虽然中国的私立医院只是公立医院的一个补充,但私立医院的服务已经成为一大特色,并且为未来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了雏形。到2020年,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医院”将会兴起,医院的就诊模式也会是一套个人健康“管家”式的服务。
24小时的贴身服务
我国目前的医院主要是医生坐诊,客人只能在就诊时间段享受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和医生将与客人保持24小时无缝沟通和贴身服务。
在欧美家庭,私人医生非常普遍,而在我国私人家庭医生并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从医生与医院的雇佣关系来讲,医生的私人经营行为也将打破原来的雇佣关系,而这套模式就是对私人医疗服务的改进和完善。
2020年,医院将成为一个整合并调配各方医疗资源的平台。当客人前来就诊,我们会对客人进行全面监测,根据客人需要,为客人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菜单,客人无需去找某科室的医生,而我们会主动为他调配好各个门类的医生,由多位医生候诊,提供更全方位一体的服务。
虚拟医院上门送诊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同样,在未来几年网络也会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虚拟医院”将成为常态。
虚拟医院一定是与实体医院相结合的。虚拟医院通过线上的咨询、诊断和健康知识的支持向客人提供服务,并结合实体医疗机构,建立客户数据库。一旦客人问诊,便可调出以往所有关于病人的信息,并派人上门服务,提供线下的治疗。
“虚拟医院”的出现将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看病难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上的虚拟医院,小乡镇的病人同样可以向大城市的优质医疗机构寻求诊断。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网上诊断、治疗的运作模式,这只是“虚拟医院”的一个初始阶段,尚待发展成熟。
到2020年,互联网和数据库足够发达,在“虚拟医院”就诊,通过快捷的物流系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医生登门服务可能成为人们就医的一种方式。